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9分钟
图片
说起晚清洋务运动,各位可能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在军事建设的过程中,好像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因为自身没有研发能力,所用的都是洋人已经有的武器,等好不容易对装备熟悉了,洋人的装备又更新换代了,自己手里的就又落后了。
其实在晚清的军事建设过程中,有一个领域跟上了世界潮流,那就是北洋舰队的鱼雷和鱼雷艇技术。不仅北洋高层对它非常重视,也得到了广泛装备。那么,北洋的鱼雷艇建设之路如何?又遭遇了怎样的结局?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图片
图片
对于军舰来说,船底一直是最脆弱的部分,一旦爆炸造成船底漏水,就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各国就开始研发水雷,军舰一接触这玩意就会爆炸,紧接着进水沉没。然而水雷自身无法航行,只能事先布设,但提前布设水雷有个缺点,就是如果在交战海域布雷很容易伤到自己人。
图片
◇ 图为罗伯特·怀特黑德(1823年1月3日-1905年11月14日),工程师、鱼雷发明者
于是1866年,一款能自己行进的水中自航式爆炸武器——鱼雷诞生了,这款新式武器开启了海战的新纪元,当时英国人罗伯特·怀特黑德在奥地利研制成功了这款武器,一时间轰动了整个世界海军,其中德国人还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更换原材料让武器保质期更长。为了更好的发挥鱼雷的作用,英国人率先研发出了鱼雷艇,它以鱼雷为武器,用极高的速度接近敌舰,发射鱼雷后再马上撤离。这种以小博大的狼群战术看起来非常具有威慑力。一时间俄、法、意等国也相继研发鱼雷艇,各国海军一度以鱼雷艇为潮流。
图片
◇ 图为1876年的白头鱼雷
这样的潮流也影响到了当时的清政府,因为发明者是怀特黑德(Whitehead),所以中国人就将鱼雷直译为“白头鱼雷”,而德国人改进的款式叫“黑头鱼雷”。
1874年10月,李鸿章在大沽口受邀参观俄国军舰,第一次看到了鱼雷,立刻就对这款武器产生浓厚兴趣。此时正值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高潮之时,洋务运动的核心就是御强敌于海上,于是李鸿章请示朝廷:“快船需费较巨,势难遽行议购……查鱼雷快艇战守兼资,实为水师利器,购价既廉,养船之费亦省。”简言之,李鸿章认为“鱼雷快艇”是一款花小钱办大事,性价比极高的武器。
图片
◇ 图为李鸿章
1879年,中国向英国定造“超勇”级撞击巡洋舰,承造军舰的阿姆斯特朗公司最初许诺,这级巡洋舰上会装备新潮的舰载小型鱼雷艇,按照李鸿章的构想,军舰搭载鱼雷艇,在使用时放出。从上帝视角看以当时巡洋舰鱼雷艇的性能还无法完成这一点,但这个不靠谱的想法还真是李鸿章决策购买这些军舰的先决要素之一,只是最后的建造过程中发现,超勇级巡洋舰的舰体太小,也就没法搭载常规型号的鱼雷艇,只能折中变通搭载汽艇。这次失败是中国购买近代鱼雷艇的最早尝试,也是自此开始李鸿章对英国人感到失望,此后的武器采购更信任德国人。
图片
◇ 图为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进行舾装作业的定远号
图片
◇ 图疑为伏尔铿造船厂为北洋舰队建造的鱼雷艇
到了1880年,中国向德国订购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派出特使李凤苞全程跟进,李鸿章对他做出特别指示,在欧洲设法购买鱼雷艇,经过货比三家,李凤苞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购两艘鱼雷艇,出厂后拆解装箱运回国,分别命名为“乾一”、“乾二”,这是德国人自造鱼雷艇之始,也是中国最早的鱼雷艇。有了这两艘做开路先锋,李鸿章又趁热打铁,一口气又订购了6艘鱼雷艇,要求放在德国军舰上一并带回。其他各省督抚看见李中堂吃到了螃蟹,也选择跟进,两广总督张之洞一口气买了9艘鱼雷艇,一时间南北洋艇队变得熙熙攘攘。
就在购艇的进程中时间来到了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在先后爆发的马江海战和石浦海战中,法国人用杆雷艇击沉了“扬武”和“驭远”两艘军舰,杆雷艇还不是标准鱼雷艇,它是一艘快艇伸出一根长杆,长杆尽头放个炸药包,抵近爆炸。这种老式杆雷艇尚且造成如此威胁,如果换成新式鱼雷艇,那杀伤力可想而知。
图片
◇ 图为1884年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号被法军杆雷艇突袭的瞬间
因此中法战争结束后不久,著名文学家张爱玲的祖父,署理船政大臣张佩纶随即上奏清廷,提出为福建购买一艘最先进的鱼雷艇,并表示所需款项将全由闽浙两省自行筹措,不占用中央财政经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佩纶在奏折中还提出了一个颇有远见的计划,即等这艘鱼雷艇购回后,福建船政将按样仿造一批。奏上不久,清政府很快就予以批准。
图片
◇ 图为福龙号鱼雷艇
1886年,这艘被命名为“福龙”号的鱼雷艇交付中国,此时福建船政早已人走茶凉,张佩纶充军发配,继任船政大臣对此事并不感冒,于是李鸿章拿出来六万两银子把“福龙”划归到北洋名下。这款鱼雷艇让李鸿章颇为眼热,1886年又向英德两国订购了6艘大型鱼雷艇,随着这6艘鱼雷艇服役,北洋舰队可以说拥有了一支全世界最先进的鱼雷艇队,李鸿章志得意满得称:“练成鱼雷艇十余号,可备辅翼铁舰之用,为各省所未有”。
图片
◇ 图为福龙号鱼雷艇突袭桦山资纪座舰西京丸的复原画
图片
◇ 图为西京丸号
随着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9月17号两国舰队展开黄海海战,其中福龙号鱼雷艇于乱军中盯上了日本军舰“西京丸”号,这艘军舰上面坐着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他不直接指挥而是来做监军督战的。福龙号瞅准机会在40米处发射鱼雷,桦山资纪眼看无法躲闪,高呼“吾命休矣”。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发鱼雷却从船底钻过,当时鱼雷在入水后,受发射时作用力的影响,一度会较深的下潜,潜航一段时间后,才回到正常位置,这发鱼雷就是在这个时间差内掠过了西京丸,这也是整个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击沉日本军舰的最好机会。
图片
◇ 图为被俘后在日本联合舰队服役的福龙号鱼雷艇
图片
◇ 图为在威海卫港内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击沉的“来远”舰
黄海海战结束后,北洋海军损失过大,选择避战保船闭门不出,把制海权让给日本人,随着联合舰队海路夹攻威海卫,生的希望越来越小。1895年2月7号,提督丁汝昌下令鱼雷艇队集体出发,攻击日本舰队,给两艘快艇提供掩护,让他们到烟台搬救兵。然而这12艘鱼雷艇刚出港口就遇到了日本舰队,前文提到过,当时的鱼雷技术还不过关,鱼雷艇必须要在很近的距离才能发起攻击,又因为军舰大,鱼雷艇小,遇上了基本没有还手之力,所以这边日本军舰一发现他们,鱼雷艇队就知道自身难保,纷纷夺路而逃。
最后,12艘鱼雷艇有11艘被俘或被击沉,只有1艘跑到了烟台,此举基本上让北洋海军丧失的最后的希望,3天后丁汝昌自杀殉国,不久北洋海军即全军覆没。鱼雷艇,这一曾被寄于太多希望的新式海战武器,就这般在中国近代海防舞台上黯然退场。
图片
◇ 图为停泊入威海卫军港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
图片
◇ 图为在威海卫湾内自爆的北洋其舰“定远”号残骸
图片
◇ 图为被日军佔领的威海卫北洋水师司令部“海军公所”
回首北洋海军的鱼雷艇可能我们有太多的意难平,如果福龙号那条鱼雷能够击沉西京丸,如果最后12艘鱼雷艇死战不退······,可即便是那样,结局依然无法挽回,微小的闪光点终究无法遏制整体的颓势。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先强在思想,再去考虑制度和器物,在晚清那样的官场与社会中,别说是一艘鱼雷艇,就算是一艘航空母舰也无法改变最终的命运。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